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展廊 > 理论研讨
对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28 稿件来源: 字体调整:【 】浏览次数:

  近日,刘家义审计长主持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对2016年度审计工作的安排部署,提出审计工作的规划既要考虑“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要紧扣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既要突出年度审计重点,也要保证“十三五”期间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要。他明确提出了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就是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全覆盖给审计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伴随着新的挑战。在“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如何适应审计全覆盖的新要求新常态,已经成为区级审计机关必须面临重大课题。

  一、审计全覆盖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审计队伍综合素质难以匹配工作需要。一方面,审计人员数量少、时间紧、工作量大,而审计全覆盖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功经验可以拿来借鉴,一时之间难有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很多审计机关缺少专业复合型人才,使得类似涉农资金审计、自然资源环境审计、新常态下经济运行发展审计等无法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二,大数据审计将会成为审计体系的“新血液”,“非现场审计”将成为新的审计趋势,这也是决定审计全覆盖能否有效落实的一个关键点。但当前很多地方审计机关设备落后,审计软件不全,计算机审计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较低, 还有些单位设备齐全但因管理机制不健全、培训机制不完善、人才引进不到位而导致新的审计模式无法得到推广等等诸多原因,使得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第三,审计信息公开容易、共享难。近年来,随着阳光政务模式的普及,各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到位,这为审计全覆盖的落实提供了便利,但离实现审计资源共享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很多审计机关,特别是地方审计机关的信息共享平台模式较为单一,多数仍然采用的是开放式WEB服务法,对于将数据云、数据库与审计手段统筹规划的运用还没得到普及;另一方面,鉴于审计资源的涉密性质,由于没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给予信息发布者以信任感,使得很多审计资源的获得依然依靠传统的收集方法,这对审计全覆盖的落实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审计全覆盖应突破的瓶颈和制约

  在今年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会议上的讲话中,李克强总理已经肯定了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作用,以及审计部门作为公共资金“守护者”的职能。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工作大会中多次强调,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要坚持依法执审,创新工作理念,严格把好“入口关”、“体制关”、“管理关”,着眼一体化,创新组织模式,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那么作为区级审计机关,在“十三五”规划开始年度,审计机关如何打响第一炮,应该如何面对以上工作难点呢?

  首先,总结工作经验规律,查找不足纰漏,坚决整改到底。正如刘家义审计长在会中所说的那样,工作中应该注意总结经验和规律,审计工作本身业务性质较强,我们不能简单认为理论研究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正所谓“真理来源于实践”,要想彻底推进审计立功创新,必须依靠审计工作人员不断从实践中查找不足、总结规律,才能推进审计理论的创新,才能上升为指导思想,就是这样一次次的理论研究,才能促进实践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所谓总结和整改绝对不能只停留在纸张上,对整改情况的考核应当落实到单位的具体科室、个人,对于典型的审计案例可以适当口头、书面予以表扬或者批评,对整改情况涉及到群众的,应积极做好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工作。

  第二,拓展多渠道沟通模式,切实确定审计工作重点领域。作为区级审计机关,能够了解到最基层、最直接的信息,我们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审计的重点问题,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多数区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仍然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来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地方特殊问题的存在。这里笔者建议,可以对审计机关所在城区或者县域开展“审计重点领域建议”的话题活动,可以在政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地方媒体上予以宣传,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对审计盲点区域进行大规模扫描,并将其中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民生利益的问题作为下一步审计工作的重点领域。

  第三,深化财政审计,夯实“全覆盖”的基石。 财政资金是一个国家社会资金的主导,它对社会资金的运作有巨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所以财政是龙头,抓好了财政审计,就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的大部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对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涉及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资金的审计项目,务必稳扎稳打,对查出的审计问题绝不让步。坚持审计大会要求的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精神宗旨,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第四,将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对于区级审计机关来说,由于教育资源和经费有限,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多元化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虽然每年都会有很多针对审计干部的培训,但往往培训内容与审计项目存在脱轨现象,机器设备不能给予培训内容以有效推广应用的平台,使得审计人员的培训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制定切合年度审计方案的培训机制,将强化理论培训与提升硬件设备相结合,针对性的引入资源环境类、项目工程类、计算机类人才,保证审计工作的专业性、精准性,确保审计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积极做好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维护。除此之外,鉴于大数据氛围下“非现场审计”模式将成为一个新的审计趋势,地方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笔者建议可以适时开展各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人才的交流会,互相介绍审计工作方法技巧,共同探讨审计技术难题,努力打造一个拥有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审计铁军。

  第五,统筹规划水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维护好清澈“江城”形象。武汉的“江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江汉区也因长江、汉水交汇处而得名,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审计工作会议对加大资源环境相关专项审计力度的精神,让人民真正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这都要求我们的审计工作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环境审计的关注度,审计署也将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进行审计,在8个地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虽然我局所在地区未列入试点范围,但是作为拥有“江城”的城市,我们应当将水资源环境审计作为审计工作规划的重心之一,不仅加强对相关治理资金的审计,在审计人员的配置上还需要特别注意与当地环保部门的沟通,最好能够在审计方案的制定之初就请教相关部门的专业意见,必要时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参与审计工作,保证水资源环境审计的全覆盖。(转载自湖北省审计厅网站)

打印】【收藏】【关闭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365体育在线投注导航主办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5253号-1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